有一种笃定叫做“姓军”,有一种信念叫做“为民”,有一种品格叫做“担当”,在这场“与时间赛跑、与病毒抗争”的战斗中,天华学院的保卫干事们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筑起疫情防控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。他们是部队优秀的退役士官,是党员、当过班长,有着过硬的军政素质。从军营到校园,退伍不褪色,来之能战,战之能胜,是军人的天职和血性的体现。
高效保安全,无畏风雨者
核酸检测与抗原自测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工作,每天工作量大,任务重,时间紧。为确保安全、高效地完成,来自原海军陆战队陆战一旅士官,2006年首批招录的保卫干事刘洪伟,作为学保处副处长分管核酸检测工作。每日根据教委或属地的安排,制订核酸或抗原检测的计划,落实场地的设置。面对上级通知时间的不固定,无论是白天黑夜,还是烈日当头,亦或刮风下雨,他都带着保卫干事们,冲在一线、干在一线,用责任担当践行对师生负责,对天华负责的一片忠诚。在整个疫情期间,他扎根校园保卫工作岗位,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既是一线的指挥员又是与属地对接的联络员,防疫工作千丝万缕汇聚到他这一点,工作量和压力承受是巨大的。
扎根于天华,慎终如始者
为确保校园近5000人的生活保障,保供物资安全入校成为切断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。为此,学校在北门建立物资缓冲消杀区,由学生处副处长兼行政处副处长邵海波负责。作为原海军陆战队陆战一旅士官,邵海波在2006年第一批招录到天华学院担任保卫干事。十多年来,扎根于天华,成长在天华,奉献于天华。疫情发生来,全身心投入在保供一线,7+24,从凌晨到日暮,严格落实物资进校“过六关”的消杀要求。他坚持严之又严的工作作风,细之又细的消杀手势,慎终如始守护在保供和消杀一线,确保每一个环节消杀到位,为校园疫情防控默默奉献。
共筑第一线,严密防控者
自3月14日学校封闭管理以来,35名保卫干事闻令而动,全员到岗到位,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挥下,进入校园防疫“一级战备状态”。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落实校门封控,实施保卫干事、保安联动值班,设置隔离桩,拉好警戒线,快速建立隔离缓冲区,拓宽校门安全距离;随身携带铁丝、老虎钳,对校园周界进行巡防,第一时间修复封闭漏洞;依托校园巡逻车,建立快反机制,通过声、光、电三防系统,强化突发情况处置。来自原12军179旅摩步三营八连士官刘庆奇,入伍八年,军事技能功底扎实。他是两个孩子的爸爸,二宝当下两岁。在接到校园封控的指令后,他第一时间辞别妻儿,全身投入校园疫情防控之中。他将摩步专业用于校园周界布防,带领科室人员机动巡防,及时消除隐患漏洞。筑牢校园第一道防线。
军人之“血性”,责任担当者
学校为落实教委要求的2%隔离床储备,建立校园缓冲区,隔离区,实施分控分类管理,工作体量大且繁杂。保卫干事们整理楼宇物品,搬运被装、行军床、防疫物资,一间间标准化的隔离房间设置完成。校园隔离点负责人彭刘刚,是一名有着8年军旅生涯的老兵,对于隔离观察点建设与服务工作,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。每一次穿上“大白”,就是面对一次危险,一句“让我来”,诠释了军人的“血性”与责任的担当。像彭刘刚这样,敢于面向危险,勇挑重担的保卫干事还有何凯、李书祥、周建光等一大批人,他们都在各自岗位发光、发热。
飒爽女先锋,并肩“逆行”者
“英姿飒爽、自信从容、巾帼不让须眉”这是人们对中国女兵的赞美之词。在天华校园中,有这么一群退役女兵,展示着疫情防控线上勇当先锋的风采。吴倩文,中国海军当中的一名退役女兵,在学校征集校园核酸采样人员时,她第一个站出来:“我是一个兵,战役为人民”。狄怨怨,自2010年从海军陆战队第164旅两栖侦查女兵队服役五年退伍后,入校工作已12年。“我是一名中共党员,我更是一名退役士兵,学生需要我,学校需要我,我责无旁贷!”疫情以来,她昼夜不息、步履不停。徐姗姗,曾是空军地勤通信站一名退役女士官,她既是一名保卫干事,又是初等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,还是两孩的妈妈。她和丈夫陈明晶是军旅伉俪,更是并肩“逆行”的伙伴。一接到回校抗疫消息后,立刻把孩子托付给家中长辈,舍小家顾大家奔赴防疫岗位。
在这场没有“硝烟”的防疫战场中,保卫干事队伍充分发扬军人对党忠诚、不畏艰险、迎难而上,冲锋在前、担当有为的光荣传统。他们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,狠抓工作的钉子精神,守护了校园一方净土。邹荣祥董事长高度称赞到:这支队伍是可靠的,是忠于党,忠于国家,忠于天华的!在疫情大考中全体保卫干事凝聚军人力量、彰显军人风采,让“军魂”在战“疫”一线永远闪耀。
来源:民办高校党工委